魏明帝曹叡的母亲甄宓,身上其实存在许多神秘而令人疑惑的地方。她与三国时期的两大悬案有着直接关系。显然,甄宓是公认的美人,要不然曹丕也不会在攻占邺城之后,第一时间抢夺她。正是因为她的美貌,使得她成为了许多猜测的对象,甚至连曹操也听说了她的容貌,心生欲望,想要把她纳入后宫。可最终,曹丕抢在曹操之前,曹操只能接受现实,说道:“这就是我儿媳妇了!”
曹操这种行为并不令人意外。众所周知,他有着对已婚女性的特殊偏好,像那些未曾出嫁的年轻女子,他往往并不太感兴趣。而甄宓当时已经嫁为人妇,这也就成了引发疑问的一个因素。
第一桩悬案:魏明帝曹叡究竟是谁的亲生儿子?
公元204年,曹操攻占邺城,曹丕迅速前往袁绍府,抢走了袁熙的正妻甄宓。就在同一年,甄宓生下了魏明帝曹叡。这个时间节点尤为敏感,因为甄宓此前已经嫁给了袁绍的次子袁熙。作为袁熙的妻子,甄宓是否可能在怀孕时,实际上已经怀上了袁熙的孩子?
展开剩余79%实际上,袁熙的任命和甄宓的去向也给出了某些线索。公元199年,袁熙被任命为幽州刺史,而甄宓被留在邺城照顾袁绍的妻子刘氏。这样一来,夫妻之间似乎没有机会共同生活。不过,二人结婚多年,难道就完全没有可能偶然相聚,怀上孩子吗?或许,袁熙确实曾在204年回到邺城,与甄宓短暂相会,结果甄宓怀上了曹叡。
至于这种怀疑,源自甄宓在后来的诗作《塘上行》。在诗中,有几句令人印象深刻:
“众口铄黄金,使君生别离。念君去我时,独愁常苦悲。想见君颜色,感结伤心脾。念君常苦悲,夜夜不能寐。”
写这首诗时,甄宓已经嫁给曹丕多年,而曹丕依然健在。但诗中透露出的却是她对已故丈夫袁熙的深切怀念,而这似乎是表达自己丈夫已经与她“生死别离”之意。正是因为这首诗,曹丕勃然大怒,下令赐死甄宓。
许多人也许会认为,仅凭一首诗就让曹丕如此动怒不值,但从中可以看出,甄宓似乎在诗中隐含了两种情感。一种是对袁熙的怀念,另一种则可能是在暗示诅咒现任丈夫曹丕尽早死去。无论哪种情感,曹丕都无法容忍。我更倾向于认为,甄宓的诗中表达的更多是对袁熙的怀念,而她与曹丕的关系显然并未如诗中所示。
也许,甄宓一看到曹叡,便会想起袁熙,因为两人相貌相似!因此,甄宓即便改嫁多年,仍未能完全放下已故丈夫。
既然曹叡的身份如此成疑,那曹丕为何最终将皇位传给了他呢?其实,曹丕最初并没有计划将皇位交给曹叡,甚至一度对他不太关心。然而,另一个悬案改变了曹丕的态度。
第二桩悬案:甄宓和曹植之间是否有私情?
甄宓出生于公元183年,而曹植则生于192年,二者相差了9岁。照理来说,古代男子并不偏好娶比自己年长如此多的女子,这使得曹植和甄宓之间有私情的可能性看起来微乎其微。然而,曹植却有一篇《感甄赋》流传下来,内容引发了许多敏感的联想。
首先,曹植在这篇作品的题目中提到了“甄”字,而且整篇作品充满了对洛神美貌的歌颂。这种明显的描写,难道不是在表达他对嫂嫂甄宓美貌的赞叹吗?再者,更加耐人寻味的是,魏明帝曹叡继位后,将这篇《感甄赋》改名为《洛神赋》。既然曹叡对这篇作品并未有过深刻的情感,为什么要特意更改名字呢?曹叡声称是为了避讳自己母亲的姓氏,但这种解释显得有些过于牵强,甚至让人觉得是在掩盖某种不为人知的秘密。
再者,曹丕家里空无一人,曹植正好有机会与甄宓单独相处。建安二十一年,曹操出征,卞夫人、曹丕、曹叡等随行,唯有甄宓因为身体不适未随行。而曹植则留在了邺城。此时,甄宓的丈夫曹丕不在,而曹植留在邺城,恰好给两人提供了长达一年多的单独相处的机会。而且,奇怪的是,甄宓的身体状况在此期间明显好转,且容貌更加美丽,这种变化极为反常,似乎暗示了两人之间发生了什么不可告人的事情。
这种相处是否与曹丕和甄宓之间的某种约定有关?曹操非常宠爱曹叡,而曹丕则有意挑战自己的哥哥曹植争夺继承权。曹丕清楚,若想成功登基,必须除去曹植这个障碍。于是,曹丕开始暗中设法让曹植犯下重罪,偷情嫂嫂便是最有效的办法。
于是,在曹丕与甄宓的暗中交易中,甄宓为了保住曹叡的未来,可能被迫答应了某些交易,甚至可能答应以诱惑曹植为交换条件。而曹丕为了自己的皇位,愿意牺牲一些道德底线,最终将其变成了他权力巩固的手段。
总之,曹叡的身份问题依然扑朔迷离,而关于甄宓、曹丕与曹植之间的复杂关系,最终只有当事人心知肚明。
发布于:天津市
